5月20日,一只野生中华穿山甲在樟木头林场内被放生,这是继2021年后第三次在樟木头林场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有力印证了樟木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此次发现的野生中华穿山甲位于东莞市樟木头宝山森林公园内。5月17日晚23时30分左右,在管护站执勤的护林员姚健东从监控里发现有动物在道路上行走的踪影,于是立刻出门查看。
樟木头林场副场长陈振明表示,“这两次发现的穿山甲都是护林员发现后,主动报告给我们。我们这两年在栖息地保护和穿山甲保护宣传的力度方面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特别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经广东省林科院野生动物保护团队(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专家现场确认,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穿山甲,雄性,年龄约6个月,重1.75公斤,长72厘米,为亚成体。
广东省林科院野生动物保护团队(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华彦表示,“这是刚刚离开妈妈的一个刚刚即将成年的小穿山甲。所以说这一块的栖息地,它应该是通过扩散,扩散到这边来的。因为穿山甲是独居的,它完成哺乳期以后就要开发新的领地了。我们不光是只看救护的这一只,还有通过红外相机拍到的其他的也是亚成体的个体,也是今年的幼崽,说明这是非常好的,可持续的一个大的种群。”
经过专家悉心观察和体检,发现这只中华穿山甲没有异常,满足野外放生条件。5月20日中午12时许,广东省林科院野生动物保护团队、樟木头林场、樟木头农技中心相关人员在樟木头林场内将其放生。为了更好保护,穿山甲的放生地进行了保密。
华彦认为,“根据樟木头这种栖息地的分布格局,它们是一个大的种群。但是每年种群会不断的有新的个体去开发新的领地,所以我们觉得它和原来2021年发现的那个个体和种群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且这又是一个繁殖个体,说明我们这个种群一直有繁殖,是可持续的。”
2021年,樟木头林场先后发现3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中华穿山甲。2021年,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组织调查队在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布设红外相机进行野外监测,进一步证实樟木头林场存在野生中华穿山甲繁殖种群分布。
樟木头林场地处南亚热带南部,经营总面积6434.8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0.47%,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和水文等自然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物种,有樟树、红锥、阴香、黎蒴、松树、红花油茶、马占相思、桉树等森林植被,有蟒蛇、豹猫、赤麂、刺猬、野猪、果子狸、黄鼬等野生动物。
近年来,东莞市樟木头镇持续加大对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力度,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三年内在樟木头林场三次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证明东莞市樟木头镇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穿山甲的生存,有力印证了樟木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陈振明表示,“2021年在辖区内宝山管护站发现第一个穿山甲以后,我们林场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在主要的穿山甲栖息地,加强了监测。监测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防止外面的因素干涉;第二基本上把穿山甲栖息地保护起来。第三个工作,我们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在辖区内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我们公众,特别是林场的护理员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
南方+记者 朱晋
通讯员 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