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蔡元培邀请他到北大演讲,爱因斯坦:出场费1000美金可以考虑】为此,蔡元培到处拉赞助,好不容易凑够了钱,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很清楚,当时不仅仅是北大这所大学,就连整个中国都比较拮据。
为了可以把爱因斯坦请到中国讲学,蔡元培殚精竭虑,看对方嫌出价少,一时间也犯起了难。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蔡元培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是动用自己的人脉,第二是抓紧凑钱请爱因斯坦前来,这第二种归根结底其实也是人脉问题。
为了解决难题,蔡元培专门去山东找到了梁启超,请梁启超帮忙想办法。
梁启超和蔡元培一样,都希望爱因斯坦可以前来讲学有关相对论的内容。
他说:“请爱因斯坦来的资金,我们每人想办法出一半。”蔡元培眼光一亮,心说:这就是雪中送炭啊。但其实梁启超的帮助可不仅仅是在出资上。
“我在欧洲游学的时候,正去过德国的柏林,在那里我有一友叫夏元瑮,他经在柏林大学的老师介绍,在1919年结识了爱因斯坦,那年秋天,我在他的引荐下,也与爱因斯坦有过一面之缘。”梁启超说。
蔡元培一时间激动得说不出话,如果没有梁启超,可能自己这个计划就要搁浅了。
带着这个好消息,蔡元培快马加鞭回到了北京,立刻就与驻徳使馆联系说:“条件照办。”意思是他答应了爱因斯坦的条件。
两天之后,爱因斯坦发来回信:“我将会于新年前后抵达中国。”
收到这个消息,蔡元培心里的石头算是彻底放下来了,他点点头,一切都应该板上钉钉了。
带着这个想法,蔡元培之后也没有和爱因斯坦就前来中国讲学的事情再做商议,双方也没有签订类似的合同,也没有酬金、定金上的交易,这也成了后来对双方约定不利的重大因素。
就当时看起来事情好像进展得特别顺利,其实不然,爱因斯坦并非专门前来中国,而是在要去日本的路上途径中国。
到了1922年11月份,爱因斯坦和自己的夫人欲抵达日本,中途轮船需要在上海港口进行补给,两人就在这个间隙下了船。
下船之后的爱因斯坦夫妇,前去了上海的驻德使馆,还参与了当地学会举行的晚宴。
蔡元培在当天也通过电报收到这消息,他开心地托上海的好友带话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回复:“大约四个星期之后,等我从日本回来,我会在上海还有北京两地参与讲学。”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此话一出,立刻就在中国物理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
待爱因斯坦前去日本的这段时间,蔡元培就开始对爱因斯坦即将来到中国讲学的事情进行宣传,写下多篇文章到报纸上。
除此之外,蔡元培还在北大组织科学宣讲,为即将到来的爱因斯坦讲学进行铺垫,他还在日记里多次描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期待。
可任谁都没想到,事情即将出现巨大的变故。
1922年12月29日,终于在日本完成讲学工作的爱因斯坦即将离开,蔡元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就准备迎接爱因斯坦。
两天之后,爱因斯坦抵达上海,学术界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他的访华行动。可是就在爱因斯坦抵沪的第二天,他就离开了,随船径直前往了巴勒斯坦icon。
蔡元培的心情一落千丈,心想:“这很久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怎么说变就变了?”
一打听他才知道,原来在巴勒斯坦,有一所犹太人建立的大学请爱因斯坦做教授,爱因斯坦要前去受聘。
蔡元培抓紧时间想办法同对方联系,收到的回信却让他失望透顶。
“我在日本等了很久,也没有收到您给我的消息,我以为北大可能是不打算聘请我了,所以我把原本去往北京的计划换成了其他,不能去北京,我深感抱歉。”爱因斯坦回信说。
就这样,蔡元培等中国科学界学者筹办、期待的爱因斯坦访华讲学计划彻底流产。
说起这件事,蔡元培在日记里表示自己非常痛心。从蔡元培的角度,可能是爱因斯坦觉得来到北京不值得,所以取消了计划;
从爱因斯坦的角度来看,他可能觉得蔡元培并不能凑齐足够的资金,具体双方的想法,现在已经不能完全考究出来,只能从一些资料里侧面反应出来。
现在再看这件事,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因为在当时信息不流通而造成的遗憾,如果在当时信息流通发达一些,双方交流频繁一些,大抵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